<th id="8wh17"></th>
  • <dd id="8wh17"></dd>
  • <th id="8wh17"></th>

    新聞資訊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
    /
    跨界汽車零部件 電子電器領軍企業將是怎樣一支力量?

    跨界汽車零部件 電子電器領軍企業將是怎樣一支力量?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4-26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 3月30日及其后的一兩天,汽車圈被小米造車“刷屏”了。

    跨界汽車零部件 電子電器領軍企業將是怎樣一支力量?

    【概要描述】 3月30日及其后的一兩天,汽車圈被小米造車“刷屏”了。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
    • 來源:
    • 發布時間:2021-04-26
    • 訪問量:0
    詳情

          3月30日及其后的一兩天,汽車圈被小米造車“刷屏”了。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新品發布會現場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毫無疑問,新時代的汽車賽道上,又多出一個實力玩家。

      雖然小米造車有足夠的話題性,但如果視線向縱深推進,人們不難發現它只是電子電器領軍企業跨界汽車行業洪流中的一朵“大浪”。

      在2021年中國家電博覽會(AWE)上,海爾正式宣布生態戰略向汽車產業鋪展。3月25日,海爾集團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陔p方優勢,在房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實現聯合研發、渠道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構建車家互聯新生態。

      不同于此前對汽車領域的盲目投入,這一波電子電器領軍企業的跨產業發展,均是在市場的“召喚”下自帶技術入場,更多企業的選擇方向直指汽車零部件及相關解決方案。

      智電汽車成為新一輪科技轉型風向標

      據雷軍介紹,小米現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態環境;小米汽車的到來,將補齊小米智能生態場景的關鍵一環。小米宣布造車之后,很多“米粉”開始細數自己身邊的小米產品。不可否認,小米搭建起來的智能生態環境,已成為其造車的籌碼之一。其實,在小米宣布造車之前,已有多家電子電器領軍企業宣布進入汽車行業,它們或許將改變汽車的生態環境。

      除了上文提到的海爾,3月1日,海信家電也發布公告稱,當前汽車正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及電池快充技術迅速普及,擬以214.09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3.02億元)控股日本三電,協力開拓汽車空調市場。雙方將通過產業協同和互補,共同開展新能源汽車綜合熱管理、車輛網絡連接和人工智能空調控制技術。

      相比海爾和海信,美的和格力涉足汽車領域的時間更早。美的集團擁有的核心電機技術,已經不單運用在家電領域,而是廣泛運用在3C、工業自動化和汽車等領域。2018年,美的集團就成立了汽車部件公司。美的集團表示,目前正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致力于成為汽車核心部件供應商,提供核心部件及系統解決方案。

      在這些跨界企業中,華為帶來的動靜顯然最大。“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句在多個正式場合被屢屢強調的表態,讓華為開拓汽車市場的定位深入人心。一直以來,外界都在密切關注華為汽車業務的進展。在3月31日舉行的華為2020年度報告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強調:“華為作為智能汽車部件供應商的定位依然沒有改變,而且非常明確。”

      “企業行為是市場經濟的風向標?,F在,這么多外部企業跨界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足以說明它確實代表了新一輪科技或產業技術革命的方向。”一位產業經濟學研究專家楊正(化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新四化’的想象空間巨大,其實此前的樂視就是最早的跨界者。”

      過去幾年來,眾多新造車勢力“來勢洶洶”,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已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而小米入局或將開啟第二輪新勢力造車潮。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第二輪新勢力造車,將以智能化為核心,“壁壘”提升。以蘋果、小米為代表、具有硬件和軟件集成能力的企業進入汽車領域,將開啟第二輪智能化新勢力浪潮。不過,新一輪的比拼可能將對新勢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新科技為矛攻傳統汽車產業之盾

      事實上,無論造車抑或成為車企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對新入局的企業來說都具有不小的挑戰。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進一步發展成熟之際,需要企業一開始就具備核心技術能力儲備。由于車型開發周期縮短,也需要企業具有成熟高效且靈活的組織及流程。此外,在車載高性能硬件趨同趨勢下,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軟件實力和軟硬件集成能力,部分具有芯片自研和軟件開發能力的企業將具有更大的機遇。

      汽車正在從簡單的交通工具演變成智能終端。正是這種智能化產生的技術需求,吸引眾多電子電器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入局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希望借此擁有發揮一技之長的新空間。3月30日及其后的一兩天,汽車圈被小米造車“刷屏”了。

      小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在新品發布會現場宣布,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毫無疑問,新時代的汽車賽道上,又多出一個實力玩家。

      雖然小米造車有足夠的話題性,但如果視線向縱深推進,人們不難發現它只是電子電器領軍企業跨界汽車行業洪流中的一朵“大浪”。

      在2021年中國家電博覽會(AWE)上,海爾正式宣布生態戰略向汽車產業鋪展。3月25日,海爾集團與上汽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深度合作?;陔p方優勢,在房車、智能家居等領域,實現聯合研發、渠道共享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構建車家互聯新生態。

      不同于此前對汽車領域的盲目投入,這一波電子電器領軍企業的跨產業發展,均是在市場的“召喚”下自帶技術入場,更多企業的選擇方向直指汽車零部件及相關解決方案。

      智電汽車成為新一輪科技轉型風向標

      據雷軍介紹,小米現已搭建起成熟的智能生態環境;小米汽車的到來,將補齊小米智能生態場景的關鍵一環。小米宣布造車之后,很多“米粉”開始細數自己身邊的小米產品。不可否認,小米搭建起來的智能生態環境,已成為其造車的籌碼之一。其實,在小米宣布造車之前,已有多家電子電器領軍企業宣布進入汽車行業,它們或許將改變汽車的生態環境。

      除了上文提到的海爾,3月1日,海信家電也發布公告稱,當前汽車正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及電池快充技術迅速普及,擬以214.09億日元(折合人民幣13.02億元)控股日本三電,協力開拓汽車空調市場。雙方將通過產業協同和互補,共同開展新能源汽車綜合熱管理、車輛網絡連接和人工智能空調控制技術。

      相比海爾和海信,美的和格力涉足汽車領域的時間更早。美的集團擁有的核心電機技術,已經不單運用在家電領域,而是廣泛運用在3C、工業自動化和汽車等領域。2018年,美的集團就成立了汽車部件公司。美的集團表示,目前正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領域,致力于成為汽車核心部件供應商,提供核心部件及系統解決方案。

      在這些跨界企業中,華為帶來的動靜顯然最大。“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這句在多個正式場合被屢屢強調的表態,讓華為開拓汽車市場的定位深入人心。一直以來,外界都在密切關注華為汽車業務的進展。在3月31日舉行的華為2020年度報告發布會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強調:“華為作為智能汽車部件供應商的定位依然沒有改變,而且非常明確。”

      “企業行為是市場經濟的風向標?,F在,這么多外部企業跨界進入智能電動汽車領域,足以說明它確實代表了新一輪科技或產業技術革命的方向。”一位產業經濟學研究專家楊正(化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汽車‘新四化’的想象空間巨大,其實此前的樂視就是最早的跨界者。”

      過去幾年來,眾多新造車勢力“來勢洶洶”,蔚來、小鵬和理想汽車已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果。而小米入局或將開啟第二輪新勢力造車潮。根據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第二輪新勢力造車,將以智能化為核心,“壁壘”提升。以蘋果、小米為代表、具有硬件和軟件集成能力的企業進入汽車領域,將開啟第二輪智能化新勢力浪潮。不過,新一輪的比拼可能將對新勢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新科技為矛攻傳統汽車產業之盾

      事實上,無論造車抑或成為車企的核心部件供應商,對新入局的企業來說都具有不小的挑戰。平安證券的研究報告稱,在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進一步發展成熟之際,需要企業一開始就具備核心技術能力儲備。由于車型開發周期縮短,也需要企業具有成熟高效且靈活的組織及流程。此外,在車載高性能硬件趨同趨勢下,需要企業具備較強的軟件實力和軟硬件集成能力,部分具有芯片自研和軟件開發能力的企業將具有更大的機遇。

      汽車正在從簡單的交通工具演變成智能終端。正是這種智能化產生的技術需求,吸引眾多電子電器行業領軍企業紛紛入局智能電動汽車領域,希望借此擁有發揮一技之長的新空間。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

    常熟市吉宏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江蘇省常熟市東南開發區復興路2號
    總機:
    0512-52579898
    傳真:0512-52579898-803
    郵箱:
    jarlchina@126.com

    版權所有:常熟市吉宏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備案號:蘇ICP備12050442號       網站建設:中企動力 蘇州

    97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_欧美黄_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