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來,山城本溪紅楓似火。持續走低的氣溫并沒有影響人們穿越山林,重走抗聯路的熱情。42歲的本溪縣委黨校教研室主任楊宏帶領學員們沿著蜿蜒的山路,穿梭在密林中。
作為東北抗聯的重要根據地,年初以來,本溪市已吸引了超過50萬名全國各地的游客到這里“重走抗聯路”,重溫紅色歷史,感受奮進力量。
行走在這座紅色山城,處處能感受到以出產鋼鐵而聞名全國的老工業城市,把紅色基因融入文化脈動,重振雄風的夢想與豪情。
傳承:讓抗聯的光輝閃耀在這片血性熱土
“‘九一八’事變后,在最艱苦的環境中,東北抗日聯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白山黑水間抗擊日本侵略者,涌現出一批生于本溪或在本溪浴血殺敵的抗聯英雄?!睅ьI學員們行走在當年抗聯英雄們走過的山間小路上,楊宏滿懷深情地講道。
走進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抗聯英雄群像浮雕氣勢雄渾,抗聯將士們手挽手、肩并肩,塑造出保家衛國、眾志成城、同仇敵愾的高大形象。
“我們館從2007年建成對外開放,到目前為止,已經接待各界觀眾超過600萬人次。此外,我們還到全國多個地區去搞東北抗聯巡展。我們希望讓全體國人知道,東北抗聯的英雄們為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貢獻?!睎|北抗聯史實陳列館館長孫中華說。
與陳列館相隔數百米,就是本溪縣抗聯中學。這座以“抗聯”命名的中學,每年的開學第一課都要進行抗聯精神的教育并組織學生到陳列館進行現場教學。
抗聯中學團委書記王浩說:“我們選拔了100名學生擔任陳列館少年講解員,一方面加深孩子們對抗聯歷史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讓他們記住,東北抗聯的光輝一直閃耀在這片血性熱土上!”
融合:紅色文旅帶動鄉村振興
作為東北抗聯重要根據地,本溪目前有東北抗聯紅色遺址及抗聯紀念館等革命文化遺址178處,體系完整的片區6處,館藏展品2000余件(套),認定革命文物633件。
本溪市部署各文史部門挖掘本溪紅色資源,梳理本溪紅色譜系,同時對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的紅色教育基地。
經過一段時間的規劃設計和精心打造,東北抗聯史實陳列館、老邊溝紅色抗聯密營、關門山紅色抗聯密營、龍道溝紅色抗聯遺址等紅色旅游資源成為當地閃亮的文旅名片。本溪市把紅色抗聯文化植入青山綠水間,持續提升旅游業的文化內涵,使其成為知名紅色旅游和主題教育品牌。
“國慶黃金周以來,全村的民宿都是一房難求?!北鞠斜鞠h草河掌鎮胡堡村書記趙匯元介紹說,借助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和紅色抗聯文化資源,村里還成立了溫泉民宿產業鏈黨支部,打造抗聯紅色小鎮、抗聯街巷,推出抗聯餐、主題民宿等特色產品,帶動村民不斷增收致富。
通過一系列發掘和完善,本溪市逐漸形成了紅色抗聯旅游產業鏈,并且帶動了旅游業、住宿業、餐飲業的發展,昔日的“鋼鐵之城”正向“山水之城”華麗轉身。
筑夢:以抗聯精神砥礪新時代振興路
在本溪市,抗聯精神作為一個鮮明的精神坐標,指引著、砥礪著山城干部群眾向著全面振興的夢想堅定前行。
“從小我就聽著父母老師講述抗聯英雄的故事。楊靖宇等先烈的事跡對我有很大影響,雖然我不能像他們那樣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業,但也希望在新時代做出一點成績,回報我的家鄉?!蓖跞f欣是本溪縣司法局一名工作人員,他主動報名被選派到東營坊鄉大陽村擔任第一書記。
駐村工作以來,他帶領村民全力打造“一村一品”,利用大陽村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葡萄深加工產業。村“兩委”經多方考察,成立新大陽葡萄種植合作社。目前已經取得很好的收益。
本溪市把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有機結合,推動廣大黨員、干部把解決“辦證難”“保供暖”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作為心中最重的工作。
平山區南地街道以“黨旗映社區”為載體,潛心打造“紅色物業”,推動服務老舊小區的晟泰物業聘請從事社區工作21年、擁有豐富調解經驗的老書記王麗華擔任物業公司黨支部書記。她帶領7名黨員和50余名物業管理人員全部作為兼職網格員、微網格長沉入網格參與基層治理,得到百姓一致認可。
南地街道黨工委書記蔡穎說:“革命先輩吃樹根、喝雪水留下的東北抗聯精神,就是我們面對困難、戰勝困難的強大精神動力。我們要把精神的力量轉化為工作的動力,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p>
“本溪是一座有著深厚抗聯情結的城市,歷史上,眾多東北抗聯英雄在這里與日寇殊死搏斗,書寫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氣貫長虹的英雄史詩。新時代,我們要大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以新風正氣振奮發展信心,奮力譜寫新時代遼寧全面振興的本溪新篇章?!北鞠形瘯泤菫懻f。 (本報記者孫仁斌 李錚 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