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營商環境這池春水是否活力滿滿,企業和群眾有著最直觀的體會。
“沒有‘靠山’的小企業,不靠關系不找人,能辦成事嗎?”“辦件事能不能就跑一次?”“舊賬有沒有人管?”帶著這些企業、群眾辦事可能遇到的常見問題,記者走進沈陽的機關單位、企業廠房,切身感受這座城市的營商環境之變。
公平:不找關系就辦事
沒有“靠山”的小企業,不找關系不找人,能辦成事嗎?
跑了13年窗口業務,品品廚房啊美麗中央廚房員工梁東生告訴記者:“現在正常程序就是‘捷徑’,走關系、抄近道反而繞遠?!?/p>
隨著沈陽多家老年社區食堂接連落地,公司菜品配送業務不斷拓展,用電量也隨之攀升,做這門生意的梁東生四處打聽,準備申報電力擴容。
今年8月,梁東生聽說沈陽出臺了“零上門、零審批、零投資”的小微企業服務政策,就抱著試試看的態度點開網上國網APP,沒想到動動手指、足不出戶就申報完成。
“工作人員接到申請當天就聯系我,了解用電需求,實地考察后確定方案。全程都沒找過什么關系,就是網上申請,很快辦理?!绷簴|生說。
梁東生的經歷不是個案,也不是偶然。沈陽推進“不找關系就辦事”,就是要清除辦事模糊地帶,持續推動窗口服務規范化、公開化,讓“辦事找誰”一目了然。
針對企業、群眾看不懂、問不清的“疑難雜癥”,沈陽在2022年9月專設“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統一規范全市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服務流程及標準,讓“摸不到頭腦”的事變得“易讀、易懂、易辦”。
“程序標準化,權力公開化,‘訂單’式服務做到位,才能讓企業和群眾走出‘找關系’的慣性思維?!鄙蜿柺袪I商環境建設局政務服務處副處長劉恩仲說。
劉恩仲介紹,全市105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配置專理專員132名,首席事務代表383名,固化了“當場辦理、分轉辦理、跟蹤督辦、結果反饋、事后回訪、銷號辦結”等6項工作流程。截至目前,全市“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共受理企業和群眾訴求4144件,訴求辦結率達100%。
【記者觀察】“找熟人才能辦事”“托關系費心費力”一度令人詬病,如今在沈陽,“辦事不找關系”正成為常態。
如果沒有公開的權力運行機制和規范的操作流程,“辦事不找關系”只是一句口號,沈陽就此提出針對性的下半句——“用權不圖好處”,縮小自由裁量空間、加強決策流程節點管控、線上自主查詢進度……多措并舉推動實現“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
采訪中,許多商戶告訴記者,政府部門辦事思維在轉變:原來是單純地管,現在更多是主動服務、公平對待;原來動不動就想著找人找關系,現在按正常程序辦省心又省事。
高效:一件事一次辦
辦一件事能不能別來回跑,手續能不能簡便一點?
“快”是沈陽市渾南區正融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經理劉曉峰在沈陽辦事的最大感受。
“公司之前業務主要面向大連,因為想拓展到沈陽,今年春節后便開始準備申報要件?!眲苑逭f,由于公司屬于特許經營企業,一開始還是按照“老套路”做好了省、市、區三級都跑一遍的打算。按此前辦理經驗,估算需要半年才能“走完”這套流程。
“讓我意外的是,到區里業務窗口咨詢后,工作人員告訴我,只需在沈陽政府服務網上提供所需要件就可辦理,最后我在辦公室里就完成了全部材料的申報,不到一個月就順利拿到省金融局下發的經營許可,太快了!”劉曉峰說,由于在審批階段“搶”時間,公司得以盡快開展業務。
沈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行政權力運行監管處有關負責人說,沈陽以“只提交一次材料”為改革路徑,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
“通過仔細梳理,我們將全部政務服務事項,按照‘事項—情形—材料—字段—數源’五個層級遞進拆解,實現傳統業務重構?!边@位負責人說,“如今,沈陽充分運用數字化理念和智能化技術,實現服務形態革新,通過數據型業務流程打通各部門間業務壁壘,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p>
目前,沈陽已累計優化調整市、區780項政府職能,推動2334項申請材料實現“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全市依申請事項可網辦率達到100%。
“一些事項法定名稱復雜,群眾難以理解,我們細化要素設置和說明注解,添加‘百姓體’標簽,讓企業、群眾看得懂、好理解、易申報?!鄙蜿柺袪I商環境建設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處副處長楊帆說。
記者注意到,政務網站上“房屋等建筑物、構筑物所有權登記(房地一體);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及房屋所有權轉移登記(新建商品房)”的條款旁,有關部門添加了“辦房證”標簽,讓老百姓一看就懂,減少了很多麻煩。
【記者觀察】“快”,正成為沈陽辦事的一個重要關鍵詞。
從柜臺“圍著辦”轉向網上“點點辦”,從“等著辦”轉向“馬上辦”,不少企業和群眾關心的影響政務服務效率的問題沈陽已基本解決。但對標打造世界一流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沈陽仍有一些辦事環節存在“難啃的硬骨頭”。改善營商環境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優化提升營商環境,沈陽還要快馬加鞭。
誠信:新官要理舊賬
陳年舊賬拖到現在,還有人管嗎?
天潤廣場于2007年落戶沈陽東中街商圈,曾是沈陽實體商業繁榮的標志之一,受同質化競爭、電商沖擊等因素影響,購物中心經營情況不佳,一度陷入停滯。2022年年初,沈陽市大東區引入吾悅品牌,天潤方面追加投資2億元改造盤活購物中心。
“當年,我們從廣東來沈陽投資,政府承諾為企業補全土地價款差價,這筆錢一直沒有兌付到位。去年,停滯的天潤廣場被重新盤活,我們打聽能否兌現這筆資金,沒想到政府沒有推諉,第一時間協調解決,今年初,首批2600萬元已入賬?!碧鞚櫸釔倧V場常務副總經理李艷艷說。
這是沈陽打造“信用城市”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沈陽市多管齊下強化政務誠信建設,在全國率先出臺基層政務誠信評價標準,初步建立政府失信被執行人監測機制,開展政府失信問題專項整治。
沈陽下大力氣破解“招商引資畫大餅”“承諾事項不兌現”等嚴重破壞營商環境的問題。為提升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保障社會信用主體合法權益,優化提升信用環境,《沈陽市社會信用條例》將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記者觀察】人無信不立,政府部門亦是如此。政府誠信度是評價城市營商環境的“風向標”。一次信守承諾的政務服務行為可讓企業安心,反之,一次不履約看似只對一家企業失信,實則會讓城市營商環境遭到重創。全力打造“誠信沈陽”,強調“新官要理舊賬”,沈陽牽住了改善營商環境的“牛鼻子”,打在了企業最關心的“七寸”上。但打造信用城市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錨定方向、久久為功。
今年前三季度,沈陽全市新登記經營主體21.7萬戶,同比增長56.64%。若以“天”為單位,平均每天全市增加800多家經營主體。前三季度,沈陽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0%,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高于全省0.7個百分點。這些都是投資者們為沈陽投下的堅定“信任票”,也是這座城市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的堅實例證。(記者徐揚 于也童 李宇佳 劉藝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