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法庫縣鄉村圖景 法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新華網沈陽10月30日電(丁成玉)近年來,遼寧省沈陽市法庫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圍繞“特色產業致富美、生態宜居環境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三美融合”,高質量推進生態宜居鄉村建設,全力描繪“景美、業興、民富”的鄉村振興畫卷。
圖為法庫縣鄉村圖景 法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黨支部創辦合作社 激活鄉村共富“密碼”
圖為登仕堡子鎮西登仕堡子村的樹莓種植基地(2022年攝)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近年來,法庫縣登仕堡子鎮西登仕堡子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成立專業養殖合作社,引導農戶發展種植樹莓產業,通過不斷探索,蹚出了一條“黨支部創辦專業合作社+農戶”集體經濟的發展模式。
“2021年,西登仕堡子堅持以村黨支部為主體,村干部帶頭籌資20萬元,并積極動員農戶流轉土地或以土地入股,建立規?;?、統一化的120畝高標準樹莓園區,當年就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農戶戶均增收2000元?!蔽鞯鞘吮ぷ哟妩h支部書記劉洪生說。
高標準樹莓園建成后,合作社又鼓勵老百姓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來發展樹莓庭院經濟,實現畝均收入達2000元左右。為最大限度降低市場風險,合作社又與企業簽訂了種植收購合同,以高于市場價的價格統一出售,讓村民沒有后顧之憂。
圖為農民采摘樹莓(2022年攝)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村民變社員,五指攥成拳。通過創辦合作社,西登仕堡子村黨支部與群眾建立起經濟聯結紐帶,目前,合作社種植樹莓122畝,村集體預計收入20萬左右。實現了村集體經濟與農戶增收的“共贏”。
“我們村種植的樹莓品種好、質量高,每盒3兩左右售價可達15-20元,農戶畝均收入可達到1萬元以上?!闭劶昂献魃绲陌l展,劉洪生底氣十足。
圖為農民在搬運樹莓(2022年攝) 新華社記者楊青攝
“一子落”帶動“滿盤活”。經過兩年多的深入推進,法庫縣探索了一村多社、多村聯社、強弱聯合等模式,合作社村總數達195個,帶動10985戶群眾入社,發展種植類99個、養殖類59個、加工類13個、三產服務類24個,預計2023年底村集體預計增收800余萬元,戶均增收2600元。
改善人居環境 鄉村提“質”增“顏”
“牛糞胡亂堆,垃圾靠風吹。屋里現代化,屋外臟亂差?!笔谴榷魉锣l王義官屯村曾經的寫照。法庫縣作為馳名全國的“中國??h”,村民們在享受牛產業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忍受著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圖為慈恩寺鄉王義官屯村牛養殖場 法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為解決全鄉1300余名養殖戶日產110噸糞污處理難題,慈恩寺鄉王義官屯村引進沃銳達人力集團,創辦養殖糞污成型生物質燃料項目,引進糞污處理設備,收購村民的畜禽糞污加工成生物質燃料,在根源上解決農村環境難題和養殖產業痛點,暢通綠色“內循環”,實現低碳環保。
“養殖戶每日清理畜禽糞污,各村組織村民成立了糞污清運隊,將糞污集中運到燃料化處理場,賺取糞污清運費用。清理環境和壯大村集體經濟兩不誤?!贝榷魉锣l副鄉長吳格介紹,現在養殖戶環保意識大大增強,養殖環境得到明顯提升,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今年村里的環境提升效果非常明顯。作為養殖戶的我,主動簽了‘門前三包責任書’?,F在每天收拾完院落,把牛糞收集起來,等著上門收集‘變現’。環境變好了,收入也增加了,生活真是越來越好了?!别B殖戶習立艷說。
出了王義官屯村,一路向北,來到喇嘛荒村,道路兩旁花草搖曳,街道整潔明亮,房前屋后干凈宜居……美麗的村居面貌令人眼前一亮。
談起村里環境的提升,村民們贊不絕口?!耙郧按鍍人械缆范际强油莶黄降耐谅?,每遇下雨天,道路更是泥濘難行?,F在路燈亮起來了,道路硬化了,整個村的環境越來越好?!贝迕褛w立田說。
今年以來,喇嘛荒村開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美顏”模式,村內綠化共栽植景觀樹1.6萬株,花草3000平方米,道路硬化17公里。同時,村兩委采取“各戶門前‘三包’自行清理、村組黨員志愿者按片清理和村委會集中清理”相結合的方式,在“查、改、清、管”上集中發力。環境一天天美起來,新農村的面貌令人無比歡喜。
幸福宜居 文明帶來新風尚
鄉村振興要美麗“面子”,更要美麗“里子”。
圖為黃貝堡村 法庫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幾年,村里大變樣,現在咱村成了沈陽首個‘全國文明村’,生活便利、環境整潔,生活在這里感覺整個人心情舒暢?!秉S貝堡村村民王鎖說,自從村里開展“美麗庭院”評比,現在家家戶戶比著收拾衛生,用心呵護著越來越好的村屯環境。
今年,馮貝堡鎮建立長效機制,以制定村規民約為依托,高效推進“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組織各村舉辦“美麗庭院”評比活動,讓“一戶示范戶輻射一條示范街、一條示范街帶動一個示范片、一個示范片引領整個村莊”形成良性循環。
據了解,黃貝堡村先后被國家、省、市、縣授予“全國文明村”“新農村建設明星單位”“遼寧省環境優美村”“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等稱號。目前,黃貝堡村共評選出“最美庭院”“文明家庭”等共70余戶,村民們紛紛自發參與到農村環境整治的新風尚中,沉浸在“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里。
同時,為深入踐行“兩鄰”理念,孕育農村新風尚,法庫縣喇嘛荒村創新性成立“唱響合唱團”,組織鄉村共40余名志愿者開展送戲下鄉、廣場舞、秧歌等各類活動20余場。此外,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針對村里技術薄弱型求職者,持續推出小兒推拿、產婦催乳、中西面點、教育指導、母嬰護理等課程,有效帶動了村內青年就業。
近年來,法庫縣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載體作用,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開展文化文藝下鄉和文化志愿服務活動,拓展農家書屋、村民大講堂等鄉村文化空間,廣泛實施價值觀培育、公民道德建設、志愿者品牌塑造等系列工程,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加充實、更加豐富、更高質量的精神文化生活。